日期:2021年07月26日   

陪我儿子跑到了初三,感觉得到,他越来越承受更大的压力,是他前所未有的,生命中15年中,前所未有的压力,我真的能感受到,但是,我和媳妇都觉得,帮不上。

听了储殷怼刘瑜,但是也听了刘瑜很积极的演讲,我内心同意储殷,但是又神往刘瑜,我何尝不想让孩子有一个选择的自由,但是,高考这道关不得不过,即使我们想让他上2+2的学校,那也得在北京市要排名到20%,这也不是一个轻轻松松就能达成的目标啊。

也许,你会觉得,你现在着急了,是因为你没从小给他培养成好的学习习惯,他没有从小养成坚强的意志,做事的决心,是,但是,大部分人,包括我在内,都是第一次做家长,也许,你说的对,我们的孩子,其实就是我们生活、生命的写照,我们自己成年人了也是做不好一些事情,没有养成一些好习惯,好吧,但是,我是主观上想让孩子达成这一切,上一个211甚至985的,我这样想,是出于美好的愿望,是觉得,上了211,他会遇到更有意思的人、更有价值的梦想,至少我们是这样,18岁之前,那个年代和社会,没有给我们制造梦想和理想的机会,只有做科学家、医生、警察之类的人造理想,后来的社会也抽打着教育了我们,上了211和985,确实我薪水上就是要高出很多,机会多出很多,也可以在一定年龄任性地开始追逐一小部分“梦想”,因为,我们有了让自己停住生活的脚步,休息和自己灵魂对话的收入了。

扯远了,所以,我们不得不非常诚实的面对这个世界、这个社会,他是实实在在的,他就是储殷描绘的世界,虽然,他的话充满愤恨,对我们刺激很大,让人听着不舒服,但是,我们不得不吃下那颗红色的药丸,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。但是,请明白,那是此刻,是2021年,是焦虑和不安,经济开始下行滞胀、新冠肆虐的2021年,世界充满了着绝望。这既不是我们小时候那个充满希望朝气开始改开放的中国,也不是2035年中国实现GDP世界第一,人均2万美金的未来,当下,我们就必须要面对这些,但是,我们不是只活在当下,特别是对我们的孩子,他们才10来岁,他们有无限的可能,这个世界也有无限的可能,我其实一直在反复的提醒自己,我是为了我的孩子,在30岁的时候,在40岁的时候,幸福安康。那时候可是2040,2050年的时候呢,那时候会怎么样,我不敢想象。

我有时候很好奇,为何大家都有这种教育孩子的焦虑和困惑,却很少交流呢?是面子问题么,是怕讲自己孩子不好会让自己显得无能,或者听到别人的孩子如何如何的好,让自己更加焦虑;为什么不愿意把问题和自己的困惑甚至无助,讲出来,甚至找心理咨询师。最起码,在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和家人群里,去相互探讨,如何帮助孩子成长、学习。我是从樊登的20-30本听书里,找到了很多答案,对我帮助非常大,我其实没怎么读过他推荐的书,但是,我反复听过他讲的很多书,给我了很多反思和力量,很多技巧让我应用在孩子的沟通上,很有实效。对孩子教育的反思,让我在观念层面改变了很多。我也在我组建的群里,向我的朋友们,展示我在孩子教育上的困惑、无力和无知,通过讨论,他们给我了很多反馈,甚至是我自己的独白,都让我受益颇多。其实,某种程度上,这个过程,就是我自己的成长,孩子是上天给我的礼物,是他用他的成长,伴随了我心灵的成长。我其实感受比较深的是,更能容忍一些事情了,更有责任感了,而且,更同理心的看待孩子的学习和压力了。

就像储殷说的,我没有答案,我很困惑,但是我觉得,可能每个父母都是我这种感受,教育孩子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,我了解了“复杂系统”之后,更深刻的感觉到,人这个复杂体,充满了不确定性,是一个混沌的生命体,他会向何方向发展和演变,不是你可以通过一套教条、刻板的手册、教程就可以完成的,当他这个复杂生命体,又遇到你这个复杂生命体的时候,会产生无数的交融,而你,又是你的父母和社会交融后的复杂体,所以,孩子成长过程,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,尽管,我们有时候主观上是好的,我们是希望孩子成为什么什么样子,但是,我想,那可能也只能是美好的主观。说的悲观点,我们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把控和预知。

我想,能给孩子,就只能是“爱”了吧,作为父母,我们肯定都愿意把爱,给孩子,但是,我们确实应该警惕那些有毒的爱。为了自己臆断的未来,想通过控制孩子达到那个“彼岸”,在我看来就是无妄的爱,是不显示的爱,是心里的魔。不如安住于当下,在孩子有学习困难的时候,帮他想办法,交给他你当年学习的技巧,鼓励孩子去想如何提高效率、如何改进思路,具体的帮助里,充满了陪伴的爱,这个确实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,我过去,总是觉得浪费时间,花这么多时间,让自己在这种看着“无聊”的做题技巧上,不如逼着孩子去想多好。但是,当我把这种事情转变成“陪伴”的时候,我突然有了做这件事情的热情和耐心,这里插一句,你看观点对一个人的改变有多大,这句话其实也可以应用到孩子身上。这种时间和耐心的付出,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,孩子才真实的感觉到爱。不过,樊登提醒的对,一定是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,而不要在他自己没有需要的时候,冲过去,那是控制,是执念,是让孩子失去主动探索和努力的机会,这点确实很难把握,我自己到现在其实也把握不好这个边界。

还有一点,我一直也都很困惑,孩子们痴迷于游戏、抖音,我知道那些痴迷背后,是各种的算计,各种的推荐算法,但是,孩子们确实抵抗不了,这种对人性层面的侵蚀的手段。但是,还是那句话,你很难把握好这件事,因为,那个是他们的世界,他们的朋友都在刷,都在吃鸡,你不让他玩,他失去的是团队的归属感,你让他玩,你又担心他把握不好这个度,而变的沉迷。更甚,你可能更想让孩子把这些时间拿来读书、了解更多在你看来,更有意思的内容,比如哲学、文学、艺术甚至人类学,至少在我的角度,这些内容,如果孩子有机会进入,会大大激发他的好奇心,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望的。可是,孩子却一点都不感兴趣,在夜里10点才写完作业、刷完题后,确实也没啥心情,听你嘚啵这些在你看来“有意思、有意义”的东西,况且,我们也不是教育家、演说家,你谆谆教导的内容,兴高采烈的讲述,在孩子那里掀不起一丝的波澜,特别是到了中考阶段,这种愿望更是妄想。他闲余下来,打打自己的游戏,在我看来,已经是他真心的放松了,你还有什么理由,再给他讲那些东西。至于中考完,暑假里,早就已经计划好,要上各种的课了。

唉,有时候,觉得世界怎么这么残酷,虽然刘瑜、樊登、李小萌,讲的都非常的正确和美好,现实总是让你回到现实,你也暗暗的后悔,应该从小帮孩子养成这些,但是,你不用这样自责,因为你不是刘瑜,不是樊登,不是李小璐,这些人就不是普通人,是极其有天赋、自律、有自驱力的人,他们的教育孩子的经历,肯定也不是普通的。我听樊登说,他在宝宝出生前,就读了无数的育儿的书,而李小璐在孩子10年的生命里,不断地在学习教育心理学,才有了她的那本书。恩,放过自己吧,只是从现在开始,从自己意识到这点就开始,不晚的,至少,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自己能感觉到还孩子相处的改善。

另外,他们三人,其实都没有诚恳的面对高考,也许他们的孩子离高考太远,或者他们早就准备好要让孩子出国读书,走另外一条路,哪条路,确实应该用他们倡导的方式,才能申请到offer。这不是酸黄瓜的心态,而是很理性的思考。但是,剩下的95%+的孩子,是要过高考这条路的,至少我不太可能送孩子出去读本科,我承担不起200万+的教育投入,所以,我需要孩子参与这场肉搏战。而且,我有一个想法,就是,未来孩子还是要这样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社会里生存,也许未来社会不会那么内卷吧,谁知道呢?那么,高考是他直面这个现实的第一次社会教育,也许对他未来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上生存的必修课吧。未来,他出去读个研究生,或者直接选择脚投票移民走,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,但是,至少他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生活,高考应该是所有人都要经历的成人礼吧。

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,我们两口子觉得,高中确实需要帮助孩子,过好高考这一关,和孩子一起,珍惜陪伴他的三年,无论他在什么高中,努力激励他,陪伴他,帮助他,于其让这个我们厌恶的教育体制和社会改造他,不如我们陪伴他,用实际的行动帮助他,影响他。也学会接受各种不确定性,谁知道了,反正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,还长着呢。